浅谈文本匹配
浅谈文本匹配
本文探讨了文本匹配的演变,从字面匹配到语义匹配,分析了各自的特点与挑战。字面匹配关注文本的精确重合度,而语义匹配则试图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。尽管语义匹配在处理复杂关系时更具优势,但仍面临长短文本匹配、词序感知和多实体关系等难题。期待未来大模型能进一步提升语义匹配的能力。
文本匹配,即比较两个文本是否在某个维度上匹配,通常是比较两个文本之间是否在表达相同的意思,所以文本匹配一般也归结为计算两个文本之间的相似性。当然“相同的意思”也是不太好定义的,鉴于语言的复杂性,文本匹配通常是在相对直接的层次计算文本之间的相似性。
目录:
目录
字面匹配 & 语义匹配
文本匹配的方法先后经历了字面匹配和语义匹配。
字面匹配
字面匹配即衡量文本间的字面的相似性,比较看重文本间的重合度,通常也叫做精确匹配。一些经典的文本相似性方法,比如:
- 基于集合的,对文本进行切分后计算集合相似性,比如Jacard相似度等。
- 基于距离的,计算文本之间的编辑距离、海明距离等。
- 基于表示的,通常是将符号化的文本转化为向量空间中的一个点,再计算向量空间中点的距离,比如词袋模型、tf-idf。
字面匹配比较直接,通常在文本共现的基础上做一些简单的变换和统计,对文本进行相对直接的向量化(与后续的词向量、语义模型相比)。当然,实际应用中的字面匹配会更复杂,会融入更多的人工经验和规则,比如关键实体的命中、匹配时的紧密度等,典型的代表有BM25。
看起来字面匹配大多是一些偏统计、人工的方法,有时候难以处理文本的复杂变换,比如同义词、缩写、口语化等情况,因此也有一些用深度学习做字面匹配的方法。比如 语言模型文本匹配的主流方法回顾 中提到的匹配模型,以文本间的各种匹配作为DNN的输入来预测文本间的相似性。
语义匹配
语义匹配即衡量文本间的语义相似性,但“语义”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,语义匹配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模糊匹配。语义相似自带一点玄学的气质——两个字面很相关的文本可以是语义相似的,字面不相关的文本可能也是相似的——是否语义相似的通常需要参考所处的上下文(比如“苹果”一词的匹配,需要根据上下文确定其指的是水果还是手机)。关于语义的描述可以参考[1]。
语义匹配的基础是向量化,即将文本转化成一个稠密向量。文本向量化的脚步很早就开始了:词袋模型、TF-IDF、N-gram、主题模型、词向量(word2vec等)、语言模型。可以看到其中的趋势:向量化方法逐渐复杂,逐步简单的统计转变为深度模型,直到现在基于Transformer的语言模型。
那是什么时候开始语义匹配成为文本匹配中的主流的呢?个人觉得至少要从词向量阶段开始算起。以word2vec为例,word2vec应该算是词向量方法中的一个重大突破和代表了,通过稠密向量表示词,通过向量计算词之间的关系,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“king - man + woman = queen”了。大概从这个时候起,大家发现文本的语义关系是可以蕴含在向量中的,后来越来越复杂的方法用来进行文本向量化,人们期望学习到的向量能够捕捉文本中更复杂的语义信息。
现在的文本向量化基本都是在基于Transformer的语言模型上发展出来的,在大量的语料上进行预训练训练,再在特定的任务上进行微调以适应特定的场景或任务。如果出现两个模型从未见过的文本,模型能算出它们的语义关系吗(当然已经没有多少数据是大模型没见过的了)?
个人的一个观点:当前语言模型学习的是文本的共现模式,学习到的这种共现关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语义
。这种共现关系不再止步于滑动窗口中文本共现的次数,可能是更多跳的关系,这种多跳关系便蕴含了我们所知的语义。换句话说,语言模型是在计算更复杂的统计关系(类似的观点应该更为人知和接受)。基于这样的认识,如果想要构建更强大,泛化能力更强的语义模型,尽可能多样化(不只是数据多,数据类型也要多)的数据应该是必不可少的。特别的,实际应用时语义模型还要尽可能见过场景下的数据。
小结
如果狭义地定义相关匹配为传统的相关性计算,那么我以为语义匹配包含了相关匹配,期望其能够做到更复杂的相关匹配;但广义上来说,相关匹配可以很复杂,目前的语义匹配不过是相关匹配的延展。[5]中对字面匹配和语义匹配的特点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:
字面匹配
语义匹配
相似定义
看重term之间精确的匹配信号。
模糊匹配,不局限于字面相似,可能是某种关系有关联,比如问题和答案的关系。
匹配粒度
通常是短文本和长文本的匹配,可以只匹配长文本的部分内容。
适用于长度相近的文本进行匹配,匹配时关注文本整体的含义。
关于匹配粒度,有两个假设可以参考:
- verbosity hypothesis:假定长文档是围绕一个话题的,只是词比较多,更像语义匹配的要求。
- scope hypothesis:假定长文本是由多个不同话题的短文本组成的,更像字面匹配。
在字面匹配发展后期也有很多借助深度学习做字面匹配的工作,但随着语言模型的发展,现在越来越倾向语义匹配(不过技术发展路线,还是实际应用),一般不会特意去构造传统意义上的相关性信号。为什么呢?LLM的训练数据和参数都是巨大的,文本的各种共现关系都见过了,且数据量足够大,学习到的向量以及模型的参数能够较好的保留文本的关系。非大语言模型的情况 —— 预训练数据不够/参数不够多/资源紧张 的情况下,根据以往的经验,语义匹配有时候做的并不是很理想。常见的问题:
- 相似实体难以区分:"如何扫码加微信" vs "如何扫码加微信群"。
- (多)实体命中缺失:"5月5日北京大学能开学吗?"、"锂电池数据采集方法"。
这应该是语义匹配一直以来的缺陷,难以进行细粒度匹配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可能的原因:1)预训练不足。预训练中缺少相关的数据以及训练不充分,导致向量学习不够准确,这个应该是主要原因;2)参数量。最终的结果就是有点“四不像”,单纯的语义匹配总是不够的,这就需要相关性匹配来辅助一下了。
在LLM展现的性能上限面前,大家都在思考如何借助LLM发挥出其真正的价值,更好的落地。
一些挑战
长短困境
在实际场景中,文本匹配可以有很多形式,比如:query-title、query-query、query-doc、question-answer。其中query-title、query-query都是短文本间的匹配,二者的长度近似,可以看作是相同的空间(当然,其他维度来看query和title也是在不同空间的),但query-doc的匹配、question-answer的匹配却不太一样:长度一般差异较大。长短文本匹配可以看作非对称域的文本匹配[3]。
正如前文中提到的两个假设verbosity hypothesis和scope hypothesis,一段文本可能只讲了一个主题的内容,也可能包含了多个可独立的主题的内容。短文本与长文本进行匹配时,可能就会遇到这种情况 —— 短文本是在与长文本整体进行匹配,还是与长文本中的片段进行匹配,或者要兼顾片段和整体呢?
长短匹配时一般会出现长文本语义向量语义模糊的问题,导致难以做到比较细粒度的匹配。长短困境不只是场景中的问题,通常也是技术上的一个难点。语义向量中常用的BERT类模型大多都有一定的长度限制(大多是512或者更短),当然也不是窗口越长越好 —— 过长,会稀释关键内容的占比;过短,无法捕捉整体语义。字面匹配大多基于统计、频率等计算相似性,但或多或少也会受到文本长度的影响。
实际中怎么解决长短困境呢?可以再具体一下长短匹配时的问题:
- 关键实体适配。比如query中的关键实体,在长文本向量语义中没有充分表达,或者字面匹配时不能区分哪些词更重要。
- 模糊性。主要出现在语义匹配中,长文本的多方面的内容过度压缩,变得四不像,以及噪音的影响。比如下面的例子,doc2可能更好的满足query,但是由于其更长导致语义中“ABC”的部分并不能充分的表达,反而匹配上了更短的doc2。
query:ABC
doc1:xxxxxABDxxxxx
doc2:xxxxxxxxxABCxxxxxxxxxxx
字面匹配的方式比较直接,受到长短问题的影响还相对较小,影响较大的还是语义匹配。一些已有的解决方法比如:
- 对长文本进行切割,再分别匹配。
- 在更细粒度上进行文本间的匹配,比如交互式 / 迟交互的模型(ColBERT)、递归的语义表示。
- 匹配强化对关键实习的学习,比如keyword-attentive[6]。
- 字面匹配和语义匹配相结合。这也算业务中常用的手段了。
以上方法能解决一部分问题,但现实的情况往往很复杂,就语义匹配而言,本质还是学习高质量的语义向量,怎么学习一个高质量的语义模型。理想的情况下,期望模型能够理解文本,具有推理能力,能够兼具字面匹配和语义匹配,实现正的语义理解,而不是“高级的字面匹配”,或许这也是现在LLM如此吸引人的原因吧。
PS:写完这小结,发现把语义匹配中的一些经典挑战也杂糅进去了...🙂
词序感知
区分不了词序变化后的文本,很典型的例子:“她看完电影后吃了晚饭”vs“她吃了晚饭后看完电影”。
字面匹配中有一些方法是考虑了词序的,比如最长公共子串的匹配,不过这种在实际应用中还是比较有限的。目前常用的语义模型虽然引入了位置编码,但实际应用时还是在词序感知上比较弱。
造成语义模型对词序不敏感的原因有很多,比如:获取句子向量的方法、训练策略、数据分布、文本长度等。[7]中做了详细的介绍,推荐阅读一下。
多实体关系
query较长、描述了多个实体之间的关系时容易出现这种问题,这种情况要求匹配时能够理解文本中所描述的复杂关系,能够区分较细致的区别,例如“中国咖啡豆供应了哪些咖啡品牌”。
字面匹配在处理这种情况时,通常会陷入“原文查找”的地步。然而针对复杂的query,通常不只是以原文的形式出现,更多的需要对文本进行理解。我们期望语义匹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。
总结
本文简单谈了一下笔者关于文本匹配的一些认识,主要以字面匹配和语义匹配的角度为中心。这里没有涉及具体的匹配方法,主要是关于文本匹配的一些理解,以及当前的一些挑战和难点。
文本匹配是一个比较具体的任务,离实际的业务比较近,在搜广推都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,面临的问题也比较具象和琐碎。从“上古”的纯字面匹配,到词向量,再到基于语言模型的语义匹配,文本匹配已经基本完成字面匹配到语义匹配的转换,但仍然有一些语义匹配不能覆盖的点。就语义匹配而言,本文提到的一些难点本质上是语义向量质量的问题,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模型在匹配时具有推理能力。期待大模型能助力语义匹配更上一个台阶。
参考
[1] From Frequency to Meaning: Vector Space Models of Semantics, 2010.
[2] 美团搜索中查询改写技术的探索与实践.
[3] RMIB: Representation Matching Information Bottleneck for Matching Text Representations, ICML 2024.
[4] Introducing Natural Language Search for Podcast Episodes.
[5] A Deep Relevance Matching Model for Ad-hoc Retrieval,2016 CIKM.
[6] Keyword-Attentive Deep Semantic Matching,2020.
[7] 向量模型的词序感知缺陷与优化策略,2024 Jina AI.
2024 ==> 2025!